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介绍 -- 海南省登山协会
  首 页 > 新闻列表 > 海南概况 用户登陆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新闻内容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介绍
【 来源: 】 【 发布时间:2013-09-24 】 【 字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南接三亚市(76公里),北连五指山市(39公里),面积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陆地面积3.42%。保亭县名来源明代“宝停司”,清代改称“宝停营”,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设立行政县。1987年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截至2012年3月底,全县设6镇3乡,境内有3个国营农场和1个农垦科学院保亭试验站。[1]

地理环境

保亭处于北纬18°以南,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0.7-24.5℃,冬季温暖如春,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800-2300毫米,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在8200个以上,可谓“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1]

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

保亭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是海南省著名温泉旅游胜地,泉水最高温度达93°C,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属偏硅酸重酸钠型温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美容价值。仙龙洞是海南省目前发现的较大的溶洞,溶洞全长400米,洞中有洞,洞中有山。仙安石林面积500亩,属热带喀斯特石林地貌,林中怪石千姿百态,气势雄伟。此外,保亭县的三道湾、毛拉洞水库、毛真湖、番娥湖、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风光(20张)
龙潭瀑布、甘什玲以及民族浓郁的毛真等地,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保亭境内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热带雨林景观当属呀诺达。很多来过呀诺达热带雨林的游客一直以为这里属于三亚,其实它的位置位于保亭县三道镇。号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是一个汇集了各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的景区,至2011年已经开发的旅游线路分大、中、小三种,游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力和兴趣选择路线。不过,据说要把所有景区内所有景点都玩遍,一天的时间是不够的。
从雨林入口经千年根吊石、兰花溪、幸福天道和索桥、观景台、夫妻榕、桫椤林等景点到达终点,边走边玩、边听边看。一路上除了可以观赏的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以及可爱有趣的娱乐表演,还能在雨林中体验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包括溯溪、攀岩、速降、滑索……值得一提的是,在索道上建有一处观海平台,这里视野极其开阔,从远处的碧海蓝天到脚下的雨林山谷,绝对能带给人震撼心灵的视觉感受。

水电资源

保亭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大小河流密布,水能蕴藏量9万多千瓦,已开发利用8580千瓦,占可供开发利用的24%。

林产资源

全县森林面积36万多亩,全为热带雨林,拥有1400多种热带雨林乔木,珍贵木材有母生、子京、坡垒、花梨、绿楠、红罗、加卜等。
保亭县是中国重要的南药种植基地,拥有沉香、降香、萝工芙、大血藤、砂仁等148种南药品种,南药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保亭县橡胶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干胶1.5万吨,还有早熟荔枝、龙眼、红毛丹、椰子、芒果等多种热带果类。

矿产资源

保亭县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金沙、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等11种,其中已探明具开采价值的有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结晶灰岩。

历史沿革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四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析崖县、陵水、万宁、乐会、定安部分黎区设置保亭县,治保城镇。因清朝曾设“宝亭营、汛”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官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
1958年保亭与陵水、崖县合并为榆林县。1959年榆林县更名崖县,同年恢复保亭县。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保亭县,设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1995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15万人,其中农垦系统5.03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55万人,农业人口12.60万人;城镇人口1.94万人,乡村人口13.21万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6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24万 人,其中农垦系统5.14万人。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7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37万人。辖7个镇、5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毛岸镇、八村乡、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报什乡,共有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8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44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2000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8万人,其中黎族8.4万人,农垦系统5.7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县政府驻保城镇。
2001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69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41812户、总人口1568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007人。),其中黎族9.34万人,苗族6059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4个自然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保城镇。
2002年,报什乡、新政镇合并,设立新政镇;毛岸镇、响水镇合并,设立响水镇;八村乡、什玲镇合并,设立什玲镇。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3万人,其中黎族10.35万人,苗族6096人,辖6个镇、3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毛感乡、南林乡、六弓乡)、62个行政村、464个自然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保城镇。
2003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7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38990户、总人口1576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320人。),其中黎族9.4万人,苗族6129人。辖9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7个村民小组,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保城镇。
2004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99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40097户、总人口1599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755人。),其中黎族9.48万人,苗族6358人。辖9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保城镇。

行政区划

201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
保城镇 辖2个社区、8个行政村:城北社区、城南社区、抄抗村、番文村、什好村、毛介村、什聘村、西坡村、春天村、石硐村
什玲镇 辖12个行政村:什玲村、椰村村、介村村、坚固村、水尾村、大田村、排寮村、巡亲村、毛定村、毛天村、八村村、抄赛村
加茂镇 辖6个行政村:加茂村、加答村、石建村、半弓村、共村村、界水村
响水镇 辖8个行政村:大本村、什龙村、什月村、响水村、合口村、什邱村、毛岸村、陡水河村
新政镇 辖10个行政村:石让村、毛文村、新政村、报导村、毛朋村、南改村、什那村、报什村、什奋村、新建村
三道镇 辖4个行政村:三弓村、田滚村、甘什村、首弓村
六弓乡 辖5个行政村:田岸村、田圯村、奋发村、大妹村、石艾村
南林乡 辖3个行政村:东方村、南林村、罗葵村
毛感乡 辖4个行政村:毛感村、毛位村、南好村、南春村

人口

黎族苗族为保亭县世居民族,截至2012年3月底,全县人口17.03万人,其中黎族占总人口的59.9%,汉族占总人口的33.4%,苗族占总人口的4.1%,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2.6%。[1]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6.1亿元,是2006年6.99亿元的2.3倍,年均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是2006年1.75亿元的15.4倍,年均增长72.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0.9亿元,是上个五年8.12亿元的7.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6年2263万元的10.2倍,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是2006年6446元的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是2006年1942元的2.2倍,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6.5%。在全省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中,我县综合得分排位大幅提升,由2007年的第12位分别提高到2009年的第2位和2010年的第3位,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荣获全省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二等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7.1:9.3:43.6调整为2011年的36.6:12.2:51.2,第三产业比重高出第一产业14.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分别是2006年37万人次和0.38亿元的5.9倍和7.9倍,年均分别增长42.8%和51.2%,旅游业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从不足1000人提升到近4000人。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022人。投入3337万元除险加固8宗小型水库。完成农村公路硬化建设145条、327公里。投入3700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8宗、惠及农民 2.8万人。新建文明生态村116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3751户。基本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共改造2210户、受惠农民8800多人。[2]
保亭县委、县政府依托雨林、温泉、南药和民俗文化四大资源,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健康县,打造黎苗文化品质城”的发展方向,走差异特色高端发展的路子,定位“打造海南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县,创建国际雨林温泉旅游区”的目标,主动融入三亚,建设“丽江”保亭、低碳保亭、温馨保亭,经济社会有了一定进步。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300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4482元,比上年增长29.8%。
几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基本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共改造2210户、受惠农民8800多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3751户;投入9.8亿元开工建设凤凰、桃源、芙蓉、杏林等保障性住房小区共5033套,已竣工投入使用的1500套(其中,廉租房384套,经济适用房1116套);全面落实在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累计完成教育移民2821人;投资5614万元新建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98%;新农保参保率达93%,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725个,安置失地农民147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155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022人;创建文明生态村11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旅游业长足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占46.8%,超过第一产业6.9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3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旅游业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近4000人。在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基础上,保亭又获得“中国的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最佳绿色旅游名县和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三项荣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亭著名的旅游景区有: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什进村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以及即将开发的毛感仙安石林、仙龙溶洞生态旅游区、八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区等景区。君澜雨林酒店是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环境总署发起的“全球生态度假村”联盟名录的酒店。一年一度的保亭黎苗风情传统民间盛会,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之一的“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更是扬名海内外,备受游客的热情追崇。[3]

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器乐

海南省保亭地区的黎族有杞、哈、赛等方言,每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习俗亦有所异,但其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基本相同。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 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舞蹈、音乐的艺术和织锦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劳动歌,情歌、哀歌、生活自然等。
黎族民间舞蹈《打柴舞》、《打碗舞》、《八音舞》、《双刀钱铃舞》、《逗娘舞》等等。黎族民间传统竹木乐器种类主要有口弓、鼻箫、利咧、洞勺、拜、哔哒、独求鼓、叮咚木等八类。爱好者组合的业余“八音乐队”,即小铜锣、小木鼓、木琴、竹笛、唢呐、铜铃、小钹、毕哒8种乐器组合的演展队。乡村举行婚礼、入新屋的时候,都请来八音队,吹吹打打通宵正旦。它是黎族社会文明进步史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精品。

黎族织锦工艺

海南省黎族织锦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 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我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中保亭是全海南省黎锦最集中的市县之一。在宋元两代时,黎族的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到明清两代,黎族织锦发展达到顶峰,黎族织造的"龙被"等黎锦精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旅游景点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保亭县七仙岭脚下的一座盆地内, 是海南岛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游客最喜爱的海南岛特色精品景区”之一,其地理坐标为东109°35′—109°45′,北纬18°14′—18°44′,她三面群山环抱,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七仙岭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左右,冬暖夏凉,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200个/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
七仙岭温泉是海南岛著名的温泉,既是海南岛开发和保护最为完好的温泉,又是海南岛唯一一处处于“半野生”状态的自喷温泉。其享有“天下圣泉”的美誉,共有7个自喷泉口,日喷水量3800立方米,最高水温95℃,温泉水质软滑,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富含锌、锶、锂、溴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属弱碱性、低矿化重碳酸钠型氟硅医疗温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及美容之功效。七仙岭环境静谧清幽,特别是七仙岭这种“温泉+热带雨林”的资源组合模式,在世界上堪称一绝,是一个集温泉养生、休闲、商务、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丘无酒自醉的地方。[1]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坐落在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的甘什岭、位于南榆中线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亚东线高速公路6公里,面积300亩,始建于1993年,于1995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自然景观包括:黎族田园风光、海南岛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摈柳园、多种亚热带古树、山泉溪水成多级瀑布从园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观有:“奥雅宫”(黎族头人住的房);“隆闺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娱乐的场所)等。来海南旅游观光客可参与黎家古老的弓骛射 击,品尝黎家竹筒饭和黎家山茶,观赏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由于景区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以神秘雨林山谷为栖身,只有走入槟榔谷,走入黎家文化,进入这一片神秘雨林谷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1]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位于保亭县三道镇,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景区距三亚市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是名符其实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金三角”地区。
景区集热带雨林、峡谷奇观、流泉叠瀑、黎峒风情、热带瓜果、南药、温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 身。在气候上,她是避暑消寒之谷;在地质上,她是瀑布溪水之谷;在养生上,她是南药温泉之谷;在文化上,她是“黎族”风情之谷。在这里,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六大奇观可以让你身心震憾;长达数公里雄伟瑰丽的峡谷奇观会让你目不暇接;飞瀑流泉、飞花溅雪让你留连忘返;悠久精美的黎锦工艺让你叹为观止,甘美如饴的黎家香醇让你如梦如幻;长年不断的热带瓜果让你爱不释手。这里集山奇、林茂、水秀、谷深于一身,可以称得上是海南岛的“香格里拉”,人间仙境的“世外桃源”。[1]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境内,距保亭县城约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只有极少数采药人偶尔闯进过林中,因为不了解这奇怪的石头,他们敬畏地将此山称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在偶然中发现这一处瑰宝,并命名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本已独得大自然万般宠爱。1996年,距此数十里地的一个苗村搬迁到南片石林旁的一处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层浓郁的苗家风情。[1]

保亭特产

红毛丹

红毛丹是典型的热带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肉质细嫩、 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磷、铁、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红毛丹生长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保亭最适宜发展种植红毛丹。

四棱豆

四棱豆:又称翼豆、大翼豆、四角豆等,是豆种植物四棱豆属中的一个 栽培品种,在保亭四季都能正常生长,其鲜豆荚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优质豆荚单荚重25克以上,荚长20公分以上,型如杨桃成棱,鲜荚翠绿,可炒、可煮、可生吃或泡成酸菜吃,还可作冷盘,肉质香脆,风味鲜美,目前在部分大中城市为稀有新奇的高档菜。

树仔菜

树仔菜:属热带灌木,树仔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细嫩多汁、肉质脆、无渣滓、味道鲜美,炒食、煮食均可,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具有保亭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因此,龙眼历来被人们称为岭南佳果,因其既可鲜吃又可作药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保亭龙眼种植面积26000亩。
 
 
添加时间:2013-09-24  浏览次数:8380
 上一个:没有了
 下一个:海南保亭七仙岭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分类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主题 内容 
热门新闻
新闻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介绍 -- 海南省登山协会
 
版权所有2007-2011 © 海南省登山协会 www.hn1867.org
电话:0898-36328608  手机:13307522536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凤翔路绿色佳园12A302房  E-mail:545559665@qq.com  QQ:545559665 
琼ICP备10200629号